初夏夜,火箭军某导弹旅野外训练场上硝烟弥漫。发射一营突然接到导调命令,发射架架长被判“阵亡”。只见代理架长、三级军士长杜勇迅速接替指挥,诸元计算、特情处置……一系列动作娴熟连贯,分队在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发射任务。该旅参谋长张大伟告诉记者:“全旅各要素主战与备份人员皆具备实战能力,大大提升了部队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。”
那年,该旅首次参加火箭军红蓝对抗训练,导调组现场下达特情课目:“指挥员遇袭”“关键岗位号手阵亡”……备份人员仓促上阵,最终出现了筹划指挥不缜密、操作技能不精湛等问题。此事引起旅党委一班人深刻反思:基本指挥所被打掉,预备指挥所能否接替指挥?个别号手因伤脱离战位,发射架能否正常运转?大家清醒地认识到,“替代”不能停留在方案、预案里,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
为此,该旅将“一专多能”列为操作号手训练硬性要求,突出“作战编组联合协同对抗”“单兵多专业‘捆绑式’综合对抗”等课目,引导官兵向全能号手发展,锤炼“备份号手”打赢能力。
记者置身该旅演训场看到,一场值班考核演练激战正酣。导弹起竖大厅内,代理架长黄水兵指挥作业流畅精准;值班阵地上,防卫组战士吴日聪代理组长战位,成功破除小股“敌特”袭扰;对抗演练中,发射三营副营长刘辉坐镇营指挥车,指挥自如……
如今,该旅各级指挥员不仅具备筹划指挥能力,更能作为普通一兵走上号位;全旅将近一半的士官发射架架长能够担当指挥员;发射专业高级士官全部达到“多能号手”标准;半数以上发射班组能高标准独立完成发射任务。(杨永刚、田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