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化部队的“数字化思维”
——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扎实开展练兵备战系列报道之一
春回太行。
在中部战区陆军某师采访时,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时代气息,如同漫山遍野绽放的无名小花带来的浓浓春意。
“上次你传来的视频给我不少启发,外军在火力配置、协同配合方面的确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。”忙完一天的训练,某团连长邵君昱取出手机,连上WIFI网络,与某研究所大学同学程刚进行视频聊天。
通过覆盖军营的WIFI网络,他们在视频通话中对战斗行动中临机变换“投、抛、掷、摔、塞”5种姿势的火力毁伤效果进行探讨,各自又有了不少收获。
作为陆军首支数字化部队的一名连长,有着国外留学经历的邵君昱对于解放思想有着更深感悟。如何打破“不敢触网”的思想顾虑,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和现代科技开展训练、丰富军营,是他上任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数字化部队要有“数字化思维”。去年底,该师党委提出了“智慧军营、科技军营、开放军营”建设规划,按照数字化营区建设标准,将无线WIFI网络引入营区。
现在,该师所有建制部队都实现了WIFI网络进班排。免费网吧、智能家电、个人电脑、手机平板……网络让官兵真切体会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,也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。
“敢于创新的心态、宽广包容的胸襟,才是对‘数字化’的正确理解。”谈起网络进班排带来的变化,某团政委巩志国说,以前没有WIFI网络,官兵想网上学习、视频聊天,花钱不说,信号还不稳定。现在,不仅无线网络走进官兵生活,“智慧军营”建设也已拉开帷幕,很受官兵欢迎。
随着WIFI网络走进班排,一股靠创新谋发展的思潮正在该师涌动。师领导告诉记者,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,他们依托军营WIFI网络,研发出一款集资料查询、信息推送、讨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“排头兵”手机APP理论学习辅助系统,使方寸荧屏成为理论学习交流的新阵地。
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,紧握手中武器苦练本领。”中士李乃超的手机屏保,用的是这句很提气的话。指尖轻点,进入“排头兵”APP讨论社区,每秒3M的网速让人眼前一亮。李乃超说,今年1月3日,习主席视察部队时,勉励官兵“钢多了,气要更多,骨头要更硬”,现在,一批展现“钢多气盈骨更硬”的栏目深受官兵欢迎:“训练建言”后台跟帖已达1000余条,“训练之星”评选访问量累计突破5000人次……
借助“智慧军营”建设的东风,该师党委带领各级党组织积极推动“WIFI网络+”的探索运用:微电影、微讲堂等“指尖课堂”拨动着官兵心弦,军营超市、强身健体等“掌上工程”持续受到热捧……一系列网络惠兵举措温暖、滋润着官兵心田。
“变革是勇敢者的新世界。”正带领官兵开展城市攻防训练的某机步团团长刘军认为,这种数字化的新思维就意味着互通共享,意味着打破边界、重构力量。去年以来,他们探索运用“合成战斗连+支援保障连”的编组模式和任务式指挥模式,通过共享情报、火力,提升战场感知、兵种协同能力,实现模块编组、离散配置、分布交互指挥、同步联动作业,形成多套不同环境下数字化部队训法战法。
我要的是什么?我能“输出”什么?在某营营长乔意成看来,数字化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装备的联网,更需要思维的拓展。年初聆听完主席训令,全营官兵全员全装快速机动展开实弹战术演练,至今仍在野外进行课题研究训练。“我们是战斗员,就要眼睛时刻盯着任务,一声令下随时能战。”乔意成常这样告诫官兵。
在某综合训练场,刚刚晋升为一级军士长的丁辉士气高昂。这位有着25年军龄、驾驶过16种车型、曾参加4次大阅兵的“五特精兵”,亲历了军队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,对于从“钢铁比拼”到“硅片较量”的巨变有着最真切的感受:“不要忽视士兵的主体地位。未来战场,‘让听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’将是一种常态。”
落日的余晖,映照在“松骨峰精神代代传”雕塑上,志愿军战士人物群像更加生动传神。
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斗中,坚守松骨峰的志愿军勇士凭借数量不多的迫击炮与机枪,打退了敌人一轮又一轮进攻。如今,这座雕塑已成为全师官兵的精神坐标,成为忠勇和血性的代名词。
“3个多月来,习主席训令的每个字都重重砸在我心上。我们是一支功勋卓著的荣誉部队,怎样才能不负重托?”走进该师参谋长李晓光的办公室,桌上摆放的几摞外军装备资料格外显眼。与妻子分居两地,又常年担负战备值班,办公室几乎成了他的家。
“数字化时代,你稍微驻足,就可能一落千丈。永不懈怠,才是唯一选择。”李晓光告诉记者,“我军数字化建设已驶入快车道,但必须清醒看到,单靠装备不可能形成强大战斗力,唯有只争朝夕抓好战斗力建设,不断完善软实力、让思想发光,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。”(钱晓虎、梁蓬飞、张雅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