乒乓球台前一比高低,“平安课堂”上自制简易防毒面具,书画室里临摹一幅山水图……置身这个功能多样的场所,要不是工作人员的介绍,记者很难想到这里竟然是一处人防工程。
大多数人对人防工程的印象就是黑洞洞、潮乎乎的地下洞,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,大家不会钻进去。而初夏时节的这次采访,这个印象被彻底颠覆。在北京市某经济技术开发区,记者走进一个小区地下的人防工程。
在这个工程内,2000余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按照动静分离的布局,划分为体育健身、书画交流、棋牌娱乐、儿童主题和安全培训等7个区域,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、学习充电的好去处。
地上是寸土寸金的北京市经济开发区,地下就是小区居民人人共享的公共场所。这个地下业主俱乐部主任梁然介绍说,由于冬暖夏凉环境宜人,7个区域的利用率都很高,是一块老有所乐、少有所学、人人受益的乐土。“这块乐土是怎样建成的呢?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梁然说,这是人防工程公益化开发带来的结果。
在开发区人防事务中心,中心主任邢亚告诉记者,人防工程是战时掩蔽人员和物资的重要设施,本身具有全民性、公益性。对人防工程进行公益化开发,是补充城市功能、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实际举措。近年来,北京市按照“平战结合、公益便民”的原则,推动人防工程由出租经营为主转为公益开发为主。《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使用规划指导性意见》规定,公益便民类工程要占人防工程总面积的80%以上。
“置身经济开发区,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,但经济效益不是我们的首选。”邢亚说,也有一些企业和个人找到人防部门,恳请将部分人防工程作为商业开发用地,但他们不为所动,坚持按照平战结合要求,努力实现战备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的统一。
记者了解到,开发区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开发人防工程,并进一步细化公益化利用的优惠政策。目前,他们已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的公益化项目就有5处,面积达4100多平方米。另外,他们还利用零星人防工程,建设了6处微型消防站,提升附近居民的消防安全系数。(魏鑫、杨明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