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,全军官兵在行动!

来源:解放军报作者:易恢荣 等责任编辑:刘上靖2018-05-27 02:02

贵州省军区成建制组织民兵植树造林

经济林释放民生红利

近日,贵州省望谟县弄林村千亩杨梅抢“鲜”上市。络绎不绝的客商,让村民忙得不可开交。刚结算完毕,种植户罗路奇兴奋地说:“我家的1.5亩杨梅,已经卖了近万元,等全部卖完预计收入可达2万多元。”

党的十八大以来,贵州省军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,组织官兵参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,专门制定《成建制组织民兵植树造林规划》,助力驻地生态文明建设。

“在子弟兵的帮助下,我们村子变美了,村民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了。”接过罗路奇的话茬儿,弄林村村委会主任冉光辉兴奋地说,村民种下的千余亩经济林木,不仅对石漠化治理起到很大作用,而且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门路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
望谟县的变化,是贵州省军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。在黔中地区,贵阳警备区官兵种下的一棵棵藏柏、滇朴、香樟树苗,在乱石旮旯中顽强生长;在黔东南,凯里军分区官兵培植的片片速生防护林傲然挺立,偌大的脐橙挂满了枝头;在黔西南,兴义军分区官兵引导村民植下的金银花、山核桃等耐贫瘠作物枝繁叶茂,长势喜人。

“一片片经济林带,释放巨大民生红利。”冉光辉深有感触地说。据了解,当地已有4300多人从经济林木种植中尝到了甜头。(易恢荣)

武警重庆总队摸索绿色惠民发展路

生态扶贫助村民致富

“以前靠山吃山,越砍越荒,越来越穷;现在是护山吃山,荒山披绿衣,日子有盼头。”初夏午后,跟笔者聊起自己的脱贫路,村民黄德怀喜不自禁。他指着不远处郁郁葱葱的生态林说,是子弟兵的生态扶贫方式让他和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。

黄德怀所在的桐木村,位于重庆市东南武陵山区,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植被茂盛,耕地不足,且石漠化严重。

如何让村民从绿水青山中收获“真金白银”?经过一番调研后,武警重庆总队官兵拿出了解决方案。他们邀请农业专家对桐木村土壤结构进行反复测试和论证,最终确定了退耕还林套种特色经济作物的生态扶贫思路——在盐碱化严重的荒地上种植利于涵养水土的柳杉、桑树,同时在林下套种适应性强的白术、金银花、百合等特色山珍药材。

思路一变天地宽。他们按照“先试点、再推广、成熟一个带动一批”的方法,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林间作物技能培训,另一方面联系当地龙头企业与村民签订药材保底收购协议,以消除药材销售的后顾之忧。几年下来,村民共退耕还林300余亩,种植柳杉7万多株,栽种桑树200多亩,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。(李海林、曹峰)

火箭军某部实行责任制助力荒山绿化

“希望林”成新增长点

5月20日,火箭军某部官兵来到刚刚栽种的20多亩生态林地,为每棵树苗挂上责任卡,进一步明确林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。近年来,该部官兵以责任制方式参与驻地荒山绿化工程,取得良好效果。

驻地常年干旱少雨,过去由于村民过度砍伐造成土地沙化严重。为帮助当地恢复生态,火箭军某部官兵数次深入实地调研,并邀请多位专家前来考察地理环境与植被情况。

在此基础上,他们联合当地政府广泛开展“军民共建国防生态林”植树造林活动,采取区分责任、明确任务的形式,为每株植下的树苗挂上责任卡,确保任务到人、责任到人。同时,依托驻地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在苗木培育、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,提高苗木成活率,确保荒山绿化实际效果。

近年来,该部平均每年种植2万余棵树苗,成活率达到90%,在生态建设活动中发挥了生力军、突击队作用。如今,成片的油松、樟子松等各种耐旱树木,筑起一道道“绿色长城”。更为可喜的是,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,帮助群众脱贫致富,国防生态林也被大家形象地称为“希望林”。(胡海斌、黄建建)

轻触这里,加载下一页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