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慰农像。新华社发
人间四月,在安徽巢湖之滨、浮槎山下的一片千亩桃园里,郁郁葱葱的油桃树已开始挂果。这里的油桃被注册为“慰农牌”,群众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——李慰农。
李慰农,原名李尔珍,1895年出生于安徽省巢县(今巢湖市)一个贫苦农家。他自幼聪颖勤学,高小毕业后攻读了《农政全书》、《天工开物》等书籍,目睹父老乡亲疾苦,形成了朴素的“农业救国”思想,立志振兴农业、拯救农民。
1912年,他考取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。赴校前夕,特更名为“慰农”,寓意要以实际行动慰藉苦难的农民大众。1915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后,留校任农场管理员。在此期间,他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,认识到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,中国才有希望。五四运动时期,李慰农成为芜湖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,推动了爱国运动的发展。
1919年,李慰农与蔡和森等50多人一起赴法勤工俭学。1922年6月,李慰农和赵世炎、周恩来、陈延年、李维汉、王若飞等18人,在巴黎西郊召开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,正式成立了“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”,李慰农随后被批准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。1923年,周恩来被选为旅欧总支部书记,李慰农为总支部成员。1923年底,李慰农从法国转往苏联,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,参加中共旅莫支部的活动。
1925年,李慰农奉党中央指示回国,被分配到山东工作。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力量,中共山东省委派他去青岛。他到任后,立即参加了全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,整顿和发展地方党组织,领导开展工人运动。同年四五月,青岛大康纱厂工人举行罢工。李慰农立即派党员去联络各厂工人举行联合大罢工,声援大康纱厂的罢工。6天之内,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18000余人。随后,全国各地工人纷纷声援青岛工人的罢工。青岛的工人、学生及知识分子也群起声援。迫于强大的压力,大康资本家于5月9日与工人代表签订了九项复工条件。历时22天、闻名全国的青岛工人第一次联合大罢工取得了重大胜利。
5月29日,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奉系军阀制造了“青岛惨案”。第二天,上海发生五卅惨案。李慰农组织了“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后援会”,发动工人积极分子在青岛、济南等地揭露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,发动募捐,慰问罢工的阶级弟兄。7月26日,李慰农在去小鲍岛召开秘密会议时被反动军警逮捕。敌人逼他说出在青岛的“同党”,李慰农坦然地说:“青岛的工人全是我的同党!”29日,李慰农在青岛团岛海滨的沙滩上被反动军警秘密杀害,时年30岁。
“在家乡的时候,他的志向是让本地农民过上好日子。外出读书、尤其是加入共产党之后,他的志向变成了让全中国的穷苦人过上好日子!”巢湖市庙岗乡党委原副书记王淦说,李慰农的一生都在为劳苦大众的利益而学习、奋斗、革命!
在李慰农的家乡巢湖市庙岗乡路店村,61岁的退休教师杨庆忠说,自幼就常听父辈说起李慰农的传奇故事,“直到现在,他还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,他的精神感染着一代代人!”
王淦介绍,李慰农的精神和事迹是巢湖市庙岗乡党员干部“三会一课”、道德讲堂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,当地准备修复李慰农故居并为其立碑,进一步弘扬英烈精神。
李慰农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,青岛人民没有忘记他。1989年6月,青岛团市委在青岛建立了李慰农烈士雕像。如今,李慰农公园已经升级建设成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党建文化公园。
(新华社记者 徐海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