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歌嘹亮:感悟连史教育的“滴灌效应”

来源:解放军报作者:刘华 彭友泽责任编辑:丁杨2018-05-21 03:23

戈壁大漠,歌声飞扬。

西北某实弹射击训练场,南部战区某炮兵旅实弹射击表彰大会隆重举行。

几个营轮番唱完几首激情飞扬的军歌后,大家把目光聚焦在了上前指挥唱歌的某连指导员伍琦身上。此次,伍琦所在连是唯一一个以连为单位参加实弹射击的连队,并圆满完成了特种弹药射击任务。但现在,只有一个连的人唱,这声音怎么跟别的营“PK”,大家拭目以待。

“雄赳赳、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。保和平、卫祖国,就是保家乡……”随着伍琦有力的节拍,浑厚嘹亮、强劲有力的一股股声浪猛烈袭来,让人为之一振。歌声刚停,余音还未散去,热烈的掌声就响彻了整个训练场。

“这完全在意料之中,我们连就叫‘志愿军战歌’连,志愿军战歌的歌词出自连队第三任指导员麻扶摇之手。”采访中,指导员伍琦笑着说:“我们唱的不是歌,我们唱的是连史的精气神。”

把连史精神点滴融入以《志愿军战歌》为代表的载体中,润物无声、潜移默化的点滴灌注是该连连史教育的一贯做法。用伍琦自己的话说:“连史教育要细水长流,我们不要大水漫灌、浇灌,要在缓缓地滴灌中,寻求连史教育的最大值。”

请关注今天出版的《解放军报》的报道——

战歌嘹亮:感悟连史教育的“滴灌效应”

■刘 华 彭友泽

从“战歌”引申开来,丰富的精神载体是成长的最好营养液?

“1950年,赴朝作战出发前,连队时任指导员麻扶摇连夜写下了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:雄赳赳、气昂昂,横渡鸭绿江,保和平、卫祖国,就是保家乡……”该连连长何召荣介绍,歌词的最初版本经新华社记者陈伯坚修改后发表,由音乐家周巍峙谱曲,成为《志愿军战歌》。

《志愿军战歌》被称为投在朝鲜战场上的“精神原子弹”,激励着志愿军将士不怕牺牲一往无前。

60多年过去了,战歌的激励作用怎么发挥?“战斗文化”如何传承?该连官兵就此多次写信与老指导员麻扶摇交流。

“战歌应该与时俱进,为表达新一代军人的心声服务……”时任指导员张晓强接到麻扶摇老人的回信后,更加坚定了丰富发展连队战斗文化的决心。

他们把战斗故事、战斗歌曲、战斗诗词作为承载战斗精神的三大文化载体,开启了一段挖掘拓展之路——

从连史中选取30个英勇顽强的战斗故事,通过查找相关史料、探访亲历者,把故事还原,集结成册。?

把《志愿军战歌》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》《强军战歌》等25首经典战斗歌曲收录起来,并将每首歌曲的时代背景、精神实质整理好、讲清楚,让官兵学唱的同时,理解每首战斗歌曲的内涵和外延。

集纳古今优秀战斗诗词80首,配好注释、译文和赏析发放给官兵,便于随时学习。开展诗词赏析、接龙和背记活动,促进官兵入心入脑,领悟精髓。

“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,承载着连史长河里‘铁心向党、不畏强敌、敢打必胜’的战歌精神的精华,每一滴都是官兵需要的养分。”指导员伍琦翻开已经有些泛黄的三本资料告诉记者,这些养分已经滋润了一茬茬的官兵,帮助他们提升境界、克服困难、成长拔节。

去年4月,士官陈俊光刚在原驻地买房安家,就接到了移防命令。面对困难,他没有丝毫犹豫,打起背包走进了远行的队伍。他在决心书中写到:“受命之日则忘其家,临阵之时则忘其亲,击鼓之时则忘其身,这就是我的态度。”

“如今,官兵们自己创作了2首战斗歌曲,还有不少战士也尝试着写战斗诗词呢。”伍琦高兴地说,这将进一步为连队注入新鲜的精神养料。

轻触这里,加载下一页

分享到